本文转自:潮州日报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开学
9月2日,走进贵安新区湖潮乡新移小学,操场上,学生们追逐奔跑的身影灵动轻盈;教室里,学生们捧着崭新的教科书沉浸阅读。这所规模不大的乡村小学里,正处处充满着蓬勃的生机。
新移小学校长邹云柱介绍,今年,迎来23名一年级新生,全校学生总数175人。“办学规模小,更要把资源‘用在刀刃上’——学生不多,我们反而更能把关注落到每个孩子身上,也能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”
邹云柱认为,乡村教育不能局限于语数外等传统课程框架,必须把科学、信息技术等课程放到更重要的位置,才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,因此他担任起科学课的教学任务:“学生们是伴随着贵安新区的高速发展成长的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概念早就融入他们的生活,所以对信息技术等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。”
在信息技术课上,AI、VR、大数据、仿真机器人等内容占比越来越重,“技术在迭代,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跟着跑,才能让课程有新意。”邹云柱说。
在新移小学,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从“70后”到“00后”。近年来,该校教师队伍年龄逐渐年轻化,“90后”“00后”教师正逐渐成为教学主力。
走进机房,“95后”教师颜家华正站在讲台前,为学生们讲解“鱼菜共生系统”的程序设计流程。屏幕上的代码与动画交织演示,台下学生跟着操作。“学生们可能没法立刻吃透所有原理,但从小埋下创新意识对日后发展至关重要。”
颜家华表示,这些课程的意义不仅是能点燃学生们对科技知识的好奇心,更是为他们在初高中可能接触到的编程打下基础。近年来,该校学生在科技文化艺术节、魔方比赛、编程模块搭建比赛中也获得了不少奖项,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信息技术课拓展了学生知识清单的效果。
卓信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