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购买二手车,总希望能淘到物美价廉的宝贝,但市场上潜藏的“调表车”却像一颗定时炸弹,让人防不胜防。所谓的“调表车”,就是不良商家通过技术手段,将车辆仪表盘上显示的行驶里程数恶意调低,制造车辆状况良好的假象,从而售价更高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识破调表车?今天就来分享4种实用方法,助你掌握车辆公里数真伪。
方法一:手机查询
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查到车辆行驶公里数,可以快速辨别车辆是否调表车、改表车。
如下图找到,安全查车 查询的入口,进入后找到,【调表车检测】
输入车架号或上传行驶证,可以查到车辆历史行驶里程等信息。通过对比这些信息,看车辆的实际公里 数是否与里程表显示的一致,快速辨别车辆是否调表车、改表车。
展开剩余77%方法二:核对车辆一致性证书与出厂铭牌
这就像是车辆的“出生证明”。在车辆出厂时,厂家会提供车辆一致性证书,上面通常会记录车辆的初始里程数。更重要的是,车辆本身的一些铭牌信息,比如在车门框、发动机舱或座椅下方等位置,可能记录着车辆的制造日期、配置信息等。结合这些信息,你可以大致估算出车辆从出厂到现在,如果正常使用,应该累积了多少里程。如果卖家提供的里程数与这个估算值相差过大,就要提高警惕了。
方法三:观察车辆内外细节磨损程度
“细节不会说谎”。里程数是车辆使用时间的直接体现,车辆的内外磨损程度往往与里程数成正比。你可以仔细观察以下几个方面:
方向盘与档把: 经常握持的方向盘边缘、档把表面,使用时间长了必然会留下明显的磨损痕迹,甚至出现打滑。如果里程数显示很低,但这两个部件却磨损严重,那肯定不对劲。
踏板与内饰: 离合、刹车、油门踏板的橡胶头磨损程度,座椅的皮质或织物的磨损、起球、褶皱情况,中控台、门板内饰板的磨损、污渍等,都是判断使用频率的重要依据。里程数低但内饰老化、磨损严重,基本可以判定为调表。
轮胎与刹车盘: 轮胎的磨损程度和刹车盘的厚度也能反映车辆的使用情况。如果里程数很低,但轮胎磨损严重,刹车盘已经很薄甚至有沟槽,那显然里程数被做了手脚。
方法四:检查保养记录与维修历史
车辆的保养和维修记录是判断真实里程数的有力证据。你可以向卖家索要完整的保养手册和发票。正规4S店或大型维修厂通常会有电子或纸质记录,记录每次保养的里程数和时间。如果记录齐全,且里程数呈自然递增状态,与卖家声称的里程数大致吻合,那么调表的可能性就小很多。如果记录缺失、不全,或者里程数跳跃式增长、明显不连贯,那就要小心了。
调表车对车辆安全性有哪些影响?
掩盖关键部件的真实磨损程度
轮胎和刹车片: 轮胎和刹车片是车辆安全的基础。它们的使用寿命与行驶里程直接相关。一个显示只有2万公里的车,如果实际跑了10万公里,其轮胎和刹车片的磨损程度可能已经非常严重,抓地力、制动效果大打折扣,大大增加爆胎或刹车失灵的风险。
刹车盘/碟: 同样会因长期使用而磨损、变形或出现沟槽,影响制动性能。
悬挂系统: 底盘、减震器、球头等悬挂部件在长期颠簸和承载下会磨损、老化,影响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,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部件断裂。
转向系统: 转向拉杆、球头、助力泵等部件的磨损会直接影响转向的精准度和可靠性,增加跑偏或转向失灵的风险。
隐藏潜在的机械故障
高里程车辆更容易出现发动机、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老化、磨损问题,如发动机烧机油、漏油,变速箱换挡顿挫、异响甚至失灵等。调表使得买家无法根据真实里程来判断这些部件的真实状况,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存在严重机械隐患的车辆。
影响必要保养的执行时机
许多车辆的保养项目是基于行驶里程来制定的(如每1万公里更换机油机滤,每2万公里更换空滤、空调滤等)。调表车会让车主误判保养周期,可能导致:
保养不足: 按照虚假的低里程进行保养,导致某些该更换的部件(如正时皮带、火花塞、刹车油、转向助力油等)未能及时更换,这些部件失效可能引发严重故障。
过度保养: 虽然不常见,但有些过于谨慎的买家可能会根据感觉或某些检测提前保养,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,但核心问题在于,基于错误里程的判断本身就是不可靠的。
电子系统潜在问题
虽然不直接由里程决定,但高里程车辆其复杂的电子系统(如ECU、传感器、线束等)也可能因为长期使用而出现老化、接触不良或故障,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和安全性(如ABS、ESP等安全系统失效)。
掌握这4种方法,并结合相关知识,您就能有效检测车辆是否调表。当然,选择二手车时候保持警惕,多看多问,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,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。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提供有用信息。
*以上部分图片来源 :摄图网
发布于:河南省卓信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